1、最傳統最簡單的處理方式:主輔柜模式,用一個補償器,用在主柜上,當然就只需要一個取樣線路了,主柜的輔助觸點控制輔柜的對應接觸器。這實際上是電容器并聯,不過分開放在兩個柜子而已。輔柜無需任何取樣取樣信號。這種方式投切時的沖擊較大,柜子之間的連續很多,對柜子安放要求較高。
2、兩臺柜子獨立工作:此方法用兩臺完全獨立的補償柜,完全獨立的工作。但是為了達到補償目的,他們的取樣點必須一樣。具體到電流取樣,就是用一個CT取樣,把補償器的電流回路串聯起來。這種方式,較主輔柜方式而言,補償細度好一些,但是如調試不好就會出現一些弊病:比如一個柜子長期工作,另外一個工作時間很少;投切爭先恐后,導致投切振蕩,等等。
3、聯網補償器方式:這種方式先進,兩個柜子的補償器是網絡型的,一主一從,補償器從機由主機控制,這使兩個柜子成為一個整體,完全成為一個柜子的運行狀態,補償細度好,運行平穩,前面兩種方式的不足都避免了,是推薦的方法。電流取樣也只要一個,只有主機需要,從機不用。兩個柜子可以隨便安放,之間僅僅一條通訊線連接,便于配電房布置。但是網絡型補償器對制造技術要求高一些,要選擇有信用的生產商。
近年來,大型企業不斷增多,這些企業的用電負荷較大。另外,原有一些中小企業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用電負荷也在不斷增加,變壓器需要增容。因此,企業供電網絡對無功補償的需求量也相應增大,補償回路也隨之增多。目前,市場上可供選擇的低壓無功功率自動補償控制器(以下簡稱控制器)的輸出控制回路最多僅為12個,但是在三相不平衡的場合,需采用分相補償時,回路需求就更多了。 以前,解決上述問題通常采取以下幾種方法:
1選擇用單臺容量較大的低于壓電容器。 這種方法雖然可以減少低壓電容器數量,即減少“控制器”輸出控制回路數量,但存在以下缺陷:
1)每次投入(或切除)的無功補償量較大,其涌流對電網的沖擊較大。
2)由于每次補償的“臺階”較大,有時投入一臺電容器則太多,切除后又不夠,造成投切振蕩。無法精確穩定地將無功功率控制在最小范圍內,尤其在用電負荷較小的情況下更是如此。
3)單臺容量較大的低壓電容器生產工藝相對復雜,質量較難控制,生產廠家少。
4)與單臺容量較大的低壓電容器相配套的電器控制元件,例如可控硅電容投切開關、交流接觸器、熔斷器、熱繼電器、電抗器等元器元件的型號規格、技術參數均需要作相應調整。
5)雖然減少了電容器數量,但由于上述第4)條的原因,電容柜制造成本并未減少。
2采用交流接觸“一拖一”的方法,這種方法雖然可以減少“控制器”輸出控制回路數量,但每次投入(或切除)2臺或更多電容器,同樣存在以下缺陷:
1)與上述1)和2)同樣的問題。
2)由于兩臺電容投切開關在極小的時間間隔內連續動作,容易產生干擾信號,導致“控制器”程序紊亂。
3采用2臺“控制器”并聯運行,即采用2套無功率補償裝置投入電網并聯運行,雖然這種方法還可以在用電負荷較小 時投入1套無功功率補償裝置,在用電負荷較大時再投入另1套無功功率補償裝置,但存在以下缺陷:
1)2臺“控制器”并聯運行時,取樣信號來自同一電網,2臺“控制器”之間沒有聯鎖。有時候,往往2臺“控制器”同時采集到“欠補”(或“過補”)信號,并同時發出“投入”(或“切除”)電網,形成“過補”(或“欠補”)。
2)如果 2臺“控制器”在極小的時間間隔內各投入(切除)1臺電容器,其涌流對電網沖擊較大,同時,易產生干擾信號造成“控制器”程序紊亂。
3)由于采用2套無功功率補償裝置,需額外增加一組測量儀表、電器元件,制造成本增加。
4將無功功率補償裝置分為兩組,一組用作固定補償,始終投入電網運行;另一組采用“控制器”進行自動補償。 這種方法可以減少制造成本,但僅對某些企業適用,例如:部分用電負荷固定而且長期連續運行的企業;用電負荷運行比較有時間規律且有值班電工時刻監測用電負荷的企業,但對絕大部分企業不適用。 根據企業對大容量無功功率補償的需求,本公司特研制開發出主機型低壓無功功率自動補償控制器。 “網絡型控制器”的。
設計思想和特點主要有以下幾點: 電流、電壓取樣信號只需接主機即可,副機利用通訊線與主機相連,副機不需要接工作信號,采取循環方式投切,保證每組電容均衡工作,提高系統壽命。